教  案

 
 
=================================================================================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参考书目 习题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教学内容:战国、秦汉美术

教学日期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战国、秦汉美术基本范围。

教学重点

   帛画、兵马俑、汉画像

授课过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墓葬美术

墓葬帛画

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一贵妇着宽袖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而立,在腾龙舞凤的接应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人物御龙帛画》,19735月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御舟型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企立一鹤,龙身下画一条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行进。

这两件楚国帛画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它们的实际用途都是作为葬仪中的“铭旌”;所表现的主题都是“引魂升天”;画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墓主人的肖像;人物都作正侧面立像,墨笔线条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战国帛画具有一定的绘画水平和技巧。造型、构图、运笔均已摆脱幼稚的绘画时代,为秦汉的绘画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汉代帛画

长沙马王堆1号、3号墓的内棺棺盖上均覆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全长两米许,构图基本相同。上段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席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这两幅帛画,在艺术处理手法上具有鲜明特色:首先,在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次,将墓主人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应与随从的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高贵;墓主人形象画成正侧面或画成四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活泼,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展现了西汉绘画卓越的艺术水平。

随葬俑

秦始皇兵马俑

1974年至1976年,在秦始皇陵东郊的临潼西杨村南边,约当东陵道之北侧,先后发现三座埋藏大型陶塑兵马俑的从葬坑。其中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3万平方米;坑内作土棱与巷道颉比相间布局,东段设开阔的前厅;巷道与前厅部分,整齐地埋藏着与真人真马等大的陶塑兵马俑,按其密度推算,总数达6000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绩的纪念。

为数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军阵整肃,勇于攻占的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禁;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两汉陶俑及木俑

陵墓雕刻

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 

这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现存之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石蛙、野人、石鱼二、人与熊等14件作品。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刻而成。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东汉墓前石雕

东汉墓前的石雕以石兽居多,石人雕刻从目前发现的情况看遗存不多。较为有名的是山东曲阜乐安太守墓前两躯石人雕象,以及河南开封中岳庙前的两躯石人雕象,两处的石人雕象造型都较粗短,古朴稚拙,伫立如柱,略显呆滞。

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

汉代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是:循石造型,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了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它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很好地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第三节 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构。画像石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东汉时期,画像石分布地区扩大,形成四个中心:山东、苏北、皖北区;豫南、鄂北区;陕北,晋西北区;四川地区。

西汉晚期画像石,在山东、豫南两地均有发现:1山东沂水鲍宅山的凤凰刻石,上有“元凤”,“三月七日”,“凤凰”等榜题刻字,画面为阴线刻成的两只简率的凤凰。2河南南阳赵寨砖瓦厂画像石门扉与石门柱上雕刻的楼阁,门阙图象,题材比较单调,技法属于凹面阴线刻。3山东汶上县新莽元凤三年画像石,亦称“路公食堂画像”,画面为阴线刻成的车骑出行图。4河南唐河湖阳始建国天凤五年,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墓室结构呈“回”字形,东接带南北两车库的甬道,全部用石材构筑,墓内雕刻着30余幅画像,有描绘社会现实生活的迎宾、驯虎骑象,乐舞杂技,有反映升仙思想的羽人,应龙,四首人面虎等。

雕刻技法主要是减地浮雕,阴线刻者仅有一石。综观此墓画像石,具有布局疏郎、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象质朴等特点,纪年明确。

东汉前期画像石,在山东地区,以肥城栾镇村建初八年画像石,长清孝堂山石祠以及南武阳石阙画像石为代表。

长清孝堂山石祠为南向的单檐悬山顶两开间房屋,其雕刻技法和边框图案酷似肥城栾镇村建初八年画像石,故推测其建造于东汉章帝、和帝时期。祠内石壁及三角形石梁上,布满精美画像:有神话传说、天文星象、历史故事,也有封建贵族朝会、出行、迎宾、征战、狩猎等生活场面,具有东汉早期“精练质朴”的风格特点。

南阳地区的东汉早期画像石,以南阳扬官寺和唐河针织厂发现的两座画像石墓为代表。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平面呈“回”字形,画像内容颇丰富。雕刻技法主要采用物外留有粗犷凿纹的浅浮雕,布局简洁疏郎,物象鲜明醒目,具有古朴豪放,深沉雄大的风格特点。

东汉后期画像石。南阳地区以襄城芡沟永建七年画像石墓、南阳东郊李相公庄建宁三年许阿 墓为代表。两者均属砖石混合结构墓。艺术风格趋向粗放简率。

山东,苏北地区的东汉画像石,以创建于东汉桓帝时期的嘉祥武氏石祠氏石祠,安丘画像石墓,沂南画像石墓以及徐州茅山画像石墓等为代表。

嘉祥武氏石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其中,武梁祠画像,最初著录于北宋赵明诚的《金石录》。武梁祠为面北的单檐悬山顶单开间石结构房屋,由东西山墙,南墙以及屋顶前后两坡等五块石材组成。西壁画像分五层:第一层山墙锐顶部分,刻西王母和奇禽异兽,西王母作蓬发戴胜状。第二层刻古代传说中的始祖及帝王像。第三层刻曾母投杼,闵子骞失棰,老莱子娱亲等孝子故事。第四层刻荆轲刺秦王等义士故事。第五层刻车骑人物。东壁画像亦分五层:第一层山墙锐顶部分,东王公、仙人以及奇禽异兽。第二层刻列女故事。第三层刻孝子故事。第四层刻义士列女故事。第五层刻庖厨场面。

武氏祠石刻画像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刻而成。作者擅长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并且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待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地非常出色。

四川地区的画像石均属东汉后期物,艺术风格明显受南阳画像石的影响。

画像砖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代至西汉初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画。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西汉。陕西博物馆的一块“侍卫瑞壁纹模印画像空心砖”,大约属于西汉初期物,砖面中央为铺首图案,左右两侧印着亭阙侍卫及绶带瑞璧,侍卫作双手捧盾壮,状貌颇威武;上下边框部位,印着鱼龙嬉戏图案。

东汉。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多。郑州南关一座两汉之际的空心砖墓,用两块印着庭院画像的空心砖封门,阴线与阳线兼用的巨幅画面。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皆为实心的方砖或长方砖,画面一次模印而成,构图完整生动。四川画像砖在题材内容方面独树一帜,除少量神话内容之外,绝大多数刻画现实生活,风格清新隽永,乡土气息特别浓郁。

 

第四节 其他形式的美术作品

书法  

  秦汉时代,是中国文字变迁最为剧烈的时期。秦灭六国后,省改大篆而成小篆,隶书则在东汉发展成熟,草书则进入章草阶段,行书、楷书亦在萌芽之中。同时,书法渐成艺事,书家辈出。

小篆 

在大篆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长方体、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笔势瘦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行的新书体。流传下来的刻石作品有《泰山刻石》较可信。刻符则以《阳陵虎符》艺术水准最高。

隶书

由于功用、地域和意趣的不同,汉隶风格显得华彩斑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汉的碑刻隶书。书写风格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字体方整,法度森严,波磔分明:一类则较为随意,重自然意趣。现存有《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到了秦汉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工艺生产分化为官方和民间两种体制形式,其产品已经不再仅仅是达官显贵的专署,同时还作为商品在国内外流通。尤其在汉代,漆器和丝织工艺的发展最为突出;金属工艺进一步发展为豪华的贵族日用品;陶器仍然作为日用器皿;原始青瓷已经发展成熟,完成了工艺技术上的大飞跃。

 

小结

中国美术自战国至秦汉最终突破了神秘主义的束缚,而开始转变为人的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并且,美术的独立自觉进程开始了。为这之后的美术自身的形式意义的觉醒铺平了道路。

             

               思考题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有霍去病墓石刻来思考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

总结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返回

 

 

 

 

 

 
   
   
 

=================================================================================

 

 

联系方式: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电话: 0931-7975005

  邮编: 730070

  电子邮件: wyf1927@163.com